为了推进“十四五”学科建设工作,并积极申报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根据《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学位委员会关于组织申报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的通知》和《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现就填报校级重点建设(培育)学科建设方案书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十四五”校级重点建设(培育)学科设置方案
根据各学科建设基础、现有实力条件及发展情况,按照突出重点,兼顾提高,分层建设的原则,“十四五”期间校级重点建设(培育)学科分为以下两个层次开展建设:
(一)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校级A类学科) 8个:
1教育学(省高校一流学科,学位点建设支撑学科,依托部门:教育学院等)
2民族学(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依托部门:彝学研究院等)
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点建设支撑学科,依托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4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位点建设支撑学科,依托部门:物电学院)
5生物工程(学位点建设支撑学科,依托部门:环化学院)
6中国语言文学(学位点建设支撑学科,依托部门:文学院)
7物理学(省级平台、团队建设支撑学科,依托部门:物电学院)
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平台、团队建设支撑学科,依托部门:数计学院)
(二)校级培育建设学科(校级B类学科)10个:
1数学(依托部门:数计学院)
2地理学(依托部门:环化学院)
3农业资源与环境(依托部门:科学技术研究院)
4化学(依托部门:环化学院)
5电气工程(依托部门:物电学院)
6设计学(依托部门: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
7工商管理(依托部门:管经学院)
8应用经济学(依托部门:管经学院)
9外国语言文学(依托部门:文学院)
10体育学(依托部门:体健学院)
二、科学制定各学科建设规划
(一)突出目标导向。聚焦培育硕士学位点、提高本科专业办学水平、汇聚学科队伍等主要建设目标,围绕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专业需求,聚焦人工智能、国家安全、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等前沿或急需领域,关注前沿性科学问题,探索相对独立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体系;8个校级重点建设(校级A类学科)应以申报成为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为中期发展目标。
(二)突出需求导向。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紧密对接云南省 “三个定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战略需求,服务支柱产业、数字云南建设等,创建具有地方优势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
(三)突出问题导向。客观分析学科现状,找准差距,明确建设工作思路,建立任务清单,提出尽快补齐短板的有效措施。
三、《学科建设方案书》填写要求
(一)建设周期:2022-2025年。
(二)请各学院组织学科团队,认真填写《学科建设方案书》(附件1),并于3月11日前将电子文档发送到学科办(科学技术处)电子邮箱xzkjc@cxtc.edu.cn。
(三)其中各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组应认真研读《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学位委员会关于组织申报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的通知》(附件),创造条件积极申报云南省基础学科提升计划、特色学科建设计划或新学科培育计划省级一流建设学科。
(四)为方便各学科组填报《学科建设方案书》,附件中提供了《我校2016-2021年立项项目汇总表》(附件3)和《我校2016-2020科研成果汇总表》(附件4)。
(五)学科名称及其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附件5)、《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版(至二级学科)》(附件6)、《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附件7)填写。
学科办(科学技术处)联系人:董明荣博士,电话:3120326。
附件:1.校级重点建设(培育)学科建设方案书
2.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
3.我校2016-2021科研项目汇总表
4.我校2016-2020科研成果汇总表
5.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
6.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版(至二级学科)
7.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
8.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学位委员会关于组织申报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的通知
9.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申报表(基础学科提升计划及特色学科建设计划)
10.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申报表(新学科培育计划)
11.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申报填表说明
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科研办